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小球疾病 > 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小球肾炎
编号:13542452
加减肾炎汤治疗8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4
     【摘 要】 目的:探讨加减肾炎汤(本院自拟方)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病历资料完整且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减肾炎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蛋白、BLD、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肾炎汤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炎患者不适症状,减少肾功能进展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

    加减肾炎汤;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

    慢性肾炎是临床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可伴有肾功能减退,慢性肾炎患者的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1]。本院在长期西医治疗慢性肾炎基础上,应用自拟加减肾炎汤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的排泄量,延缓肾功能发生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体征、影像学检查后确诊,符合《肾脏病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2006年中关于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0岁,平均(34.82±6.89)岁,病程3~60月,伴肾功能不全10例,高血压5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63±7.01)岁,疗程3~55月,伴肾功能不全8例,高血压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控制血压、缓解肾小球球内三压、饮食调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甲减肾炎汤进行治疗,具体方药如下:生黄芪30g,太子参20g,熟地15g,山萸肉15g,炒山药12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10g,女贞子15g,旱莲草20g, 薏仁20g,白茅根30g,枸杞子15g,炒芡实15g,金樱子15g和蝉蜕10g。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中医辨证随证加减,如水肿明显,加大腹皮、猪苓、茯苓皮、茯苓;尿血明显,加大小蓟,茜草;血淤症,加丹参、红花、川芎、桃仁、益母草;头晕、耳鸣、失眠较甚者,加地龙、僵蚕、全蝎等平肝熄风止痉,通络活血;元气不足,表卫不固者,当以玉屏风散主之;阳虚畏寒者,加用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平性温补肾阳药品。每天1剂,水煎成400mL,于早晚饭前服用,共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下:1)完全缓解:患者的阳性体征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指标持续正常,肾功能正常,持续时间≥3个月;2)基本缓解:患者的阳性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蛋白及尿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持续时间≥3个月;3)有效:患者阳性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尿蛋白及尿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25%,肾功能改善,持续时间≥3个月;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包括尿蛋白,隐血(BLD),24h尿蛋白定量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评价

    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尿蛋白、BLD、24h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BLD、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治疗组尿蛋白、BLD、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炎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硬化,并以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并發症为目的,然而临床中常规综合西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争议[3]。传统中医研究认为,根据临床表现可将慢性肾炎归于 “尿浊”、“精气下注”等病名,并纳入“肾虚”、“腰痛”、“虚劳”和 “水肿”等范畴。脾肾两脏功能失调在本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健脾益气调整脏腑机能为主,因肾病久病入络,脉络淤阻,故用活血化瘀之药品为主要治疗原则。方中黄芪、太子参、山药等的功效为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山萸肉、泽泻、茯苓健脾利湿,湿邪郁久化热,黄芪能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显著增加,蝉蜕用于疏散风热。慢性肾炎蛋白尿多反复发作,中医认为久病多瘀,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肾炎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微循环障碍及毛细血管狭窄等病理改变,与中医学中“瘀血阻络”的观点相符合[4],因此在方中加入丹参、川芎、益母草、红花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健脾化湿、益气活血之功效。本研究中,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尿蛋白、BLD、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加减肾炎汤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并使实验室指标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肾炎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从而延缓肾脏病进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王静,李文冬,辛小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肾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5):35-37.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06):8-9.

    [3] 王丽莉,窦丹波,余安胜,等.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氯沙坦钾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3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6,48(08):52-54.

    [4] 焦剑.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6,33(06):321-324., 百拇医药(杜翠妮 陈高贵 付静红 邢继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小球疾病 > 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