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84
编号:13599018
中医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可行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4
     临床指标考察项目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对患者白带常规正常所需时间、下腹肿胀消失时间、盆腔肿块消失时间以及腰骶疼痛消失时间的考察。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通过SPSS 22.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X2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0%)显著低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0%),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结果见表1。

    2.2不同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对比不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结果见表2。

    3讨论

    我国傳统医疗理论因为最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也让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病机变得逐步阐释起来。慢性盆腔炎在中医学理论当中,主要属于“带下”“痛经”等妇科病症范畴,而造成慢性盆腔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就是因为气血失和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当中应该以清热解毒等作为治疗的关键。此次的研究采用的灌肠药物主要由六种药物组成,分别是两面针、败酱草、蒲公英、红藤、三棱及莪术组成,在这其中红藤具有的功效主要是败毒散淤,而败酱草主要具有的功效就是祛瘀止痛及清热解毒,蒲公英主要具有的功效就是清热解毒,而三棱具有的功效主要是祛瘀通经,莪术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两面针能够起到活血散瘀通络的显著作用,将以上六种药物联合在一起使用能够起到功效主要是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的明显作用。

    在此次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行气止痛及清热解毒的中药灌肠方法实施治疗,不但能够让患者盆腔局部发生粘连的情况得到软化,同时还能够显著的改善盆腔器官的血液循环,让药物在子宫周围直接浸润湿透,直接达到患者的病灶中,具有非常快的作用,而且中药灌肠和中药热敷并无痛苦,也不存在不良反应情况,效果具有准确性,极易让患者接受,和单纯应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方式相对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0%)显著低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0%),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的方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和文献中谢琼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医灌肠治疗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采用此种方法不但无显著副作用,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非常经济实用,因此在实际临床当中值得对中医灌肠治疗方法进行大力的推广和采用。, 百拇医药(任朝泽)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