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6
编号:13628529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分析及措施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6
     【摘 要】 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采用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妇产科;常见风险;应对措施

    为了研究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本研究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对比性研究,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当成研究的对象,并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两个组,这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妇50例,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8.7±6.5)岁;对照组产妇50例,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9.5±7.5)岁。对两组产妇的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将其用作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与护理内容如下。

    1.2.1 对产妇普及分娩知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指导产妇积极进行产前检查,如果产妇出现了并发症,则需要在早期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向产妇及其家属普及相关的孕产期知识,使其能够初步了解并发症,并且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分娩意识[1]。

    1.2.2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妇产科要确保有足够数量的护理人员能够完成护理工作,并且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相关的法律知识。除此之外,对妇产科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2]。其次,还要积极开展相应的风险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的知识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提高风险的预见性,进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2.3 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在临床中,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作,因此,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度,使其了解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水平,进而有效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文书书写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护理过程清晰地记录下来,并且能够保证记录的规范性与真实性。

    1.2.4 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还要掌握一定的护患沟通技巧,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与沟通,减少护患之间存在的误会,进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态度的亲和,避免使用粗暴的语言。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对其隐私进行保护。

    1.2.5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在无菌的情况下对产妇及婴儿进行护理。对产妇的手术切口以及婴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判断婴儿的脐部是否出现感染,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现象,就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合理处理。在母婴同室的情况下,要进行紫外线消毒,确保母婴健康。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后切口裂开、感染等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分析。如果P<0.05,那么代表的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代表的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不大,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产妇护理后切口裂开、感染等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50例产妇中,有1例出现感染,没有产妇出现切口裂开的现象,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对照组50例产妇中,有8例出现感染,5例产妇切口裂开,还有2例出现其它类型的风险,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0%。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产妇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在住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护理风险,特别是对于手术产妇来说,存在的护理风险更大[3]。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院中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显著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形象[4]。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护理细节,谨慎操作,善于规避护理风险[5]。医院妇产科护理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产妇与婴儿的安全,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6]。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妇产科100例产妇进行对比性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产妇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采用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玲炜,周红英,王亚玲.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常见护理问题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23):2888-2890.

    [2] 于海艳,房成成.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01):91-92,94.

    [3] 聂淑花,汪阿玲,史丽娟.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分析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2(33):202.

    [4] 王焕琴,冀新红.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方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09):208.

    [5] 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5,19(19):1755-1756.

    [6] 魏红丽,孙文君,赵艳丽.解析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02):42., 百拇医药(王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