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0
编号:13642779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0
     【摘 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更好地预防其发生。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42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并发症,将此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1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压、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等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寻求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病程、餐后2h血糖、血肌酐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等方面差异明显,进入回归模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水平差别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餐后2h血糖水平、血肌酐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等因素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居高不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1],由于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糖尿病足的特效治疗手段,所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成为了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课题。在临床上敏锐地发现糖尿病足发生前的高危因素对于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2]。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收集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糖尿病足者4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排除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原发性肾小球疾患等情况,合并糖尿病足者有足趾麻木、发凉等末梢神经损害症状,符合Wagner分级1-5级;排除近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或激素类影响血糖代谢药物。合并糖尿病足者作为观察组(n=42),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4~76岁,平均(59.2±6.4)岁;另外146例未合并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146),其中男79例,女67例,年龄52~77岁,平均(59.1±6.7)岁。针对本次统计与患者及家属签定知情同意书,对此次统计表示同意支持。本次调查过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备案。

    1.2 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压、年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血肌酐水平(SCr)、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AER)等[4]指标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集到的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病程、餐后2h血糖、血肌酐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等方面差异明显,进入回归模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水平差别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坏疽与组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强的治疗手段治疗糖尿病足,所以众多临床医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预防方面。

    为探索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本次调查统计了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42例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统计,显示糖尿病足与糖尿病病程、餐后血糖水平、肾功能受损程度关系密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肾功能受损程度的加深,糖尿病足的发生呈升高趋势[5];餐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亦为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餐后2h血糖水平、肌酐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等因素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要密切关注上述因素,加强预防。

    参考文献

    [1]费扬帆,王椿,陈大伟,等.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与截肢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4):1686-1689.

    [2]赵静静,王伟灵,郑培莉,等.中国人群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检验医学,2014,(6):640-645.

    [3]董小英,杨秀琴,张如意,等.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的临床预测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298-301.

    [4]杨群英,薛耀明,曹瑛.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189-191.

    [5]张净,薛耀明.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1):951-955., http://www.100md.com(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