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异位症
编号:13650504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4
     【摘 要】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病理诊断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的5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结合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依靠病理确诊。尽早手术。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病理是重要的确诊方式。可以通过预防来降低发病的概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切口;诊断;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该病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盆腔脏器(卵巢)和腹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一旦发病,对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见于生育妇女(25~45)岁,是激素依赖性疾病。现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的5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完整的50例患者为分析组,均为生育期女性,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2岁。发病时间为腹部术后6个月到2.5年,平均潜伏期为16.5个月。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单发例,占88%,多发例占12%,异位病灶直径1.5cm~6.5cm。50例患者均有手术史,其中1例为妊娠中期剖宫取胎术,32例为足月剖宫产,15例为子宫肌瘤切除术,2例为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都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未恶变。

    1.2 方法

    对本组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发病时间、主要症状、体征、相关的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1.3 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处有硬结或肿块,绝大多数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腹壁切口瘢痕处疼痛,疼痛程度不等。经前及月经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月经过后疼痛缓解且肿块缩小。伴随痛经、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性生活不适及大便坠胀,膀胱症状等。

    1.4 辅助检查

    50例均进行过B超检查,提示腹部切口处软组织内不均质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内见一个或数个小暗区。仅有2例病灶较大,侵犯较深、疑有恶变进行了CT、MRI检查。术前7例进行了穿刺细胞学检查,涂片中可见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稀少的腺上皮细胞。

    2 结果

    30 例腹壁包块位于脂肪层,12例患者包块达腹直肌前鞘,8例患者包块深达肌肉层,均未穿透腹膜。

    2.1 病理大体所见

    病变范围:1cm以内15例,1cm~2cm16例,2.1~3cm13例, 3.1cm~4cm4例,大于4cm2例。多数切除病灶中可见紫蓝色结节,内有陈旧血液。

    2.2 显微镜下观察

    50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内有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及周围绕以不均质的间质,腺体分化良好。真皮有淋巴细胞及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浸润,并有纤维母细胞增生,新旧出血区及出血区周围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或粘液变性。

    2.3 临床病理联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个体相差非常悬殊。一个临床上表现为症状明显的患者,病变可以是轻微而局限的;而病变非常广泛,甚至造成盆腔脏器广泛粘连解剖结构严重变形的患者,临床上表现的症状却很少。但总的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同特点是:症状和体征呈周期性变化。局部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为术前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手段,并能排除异位内膜组织恶变。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明,目前普遍认为其与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含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经经血逆流或医源性播散)、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免疫学说、炎症学说及遗传学说等有关[1]。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到切口处种植所致,是一种医源性疾病。本院50例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符合病因的种植学说。

    本院这50例中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腹壁包块,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因此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结合B超检查,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大多数可以诊断明确,特别困难者可以通过CT、MRI检查及CA125等检查协助诊断。局部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为术前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手段,并能排除异位内膜组织恶变。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2]。该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范围越大,越深,手术就越困难,切除组织越多,缝合越困难。另外,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帮助明确诊断,排除恶性病变。异位子宫内膜恶变几率约0.7%~1%[3],腹壁切口异位内膜组织发生恶变罕见,但仍有个案报道[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①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②科学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与减少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术中切开子宫前保护好腹壁切口,接触宫腔的纱布、器械等不得再接触腹壁切口;缝合子宫的缝线不得用于缝合腹壁,腹壁切口缝合以前要彻底清洗。③该病为激素依赖性疾病,故产妇应母乳喂养及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减缓卵巢功能恢复的速度,防止散落在切口的内膜组织种植和生长[5]。④建议术后应用孕三烯酮等激素类药物,以减少其复发几率。

    综上所述,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由于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病理检查可确诊,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应早期治疗,减少疼痛,恢复健康。另外,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降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8.

    [2]乐杰.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1.

    [3]冷金花,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37-439.

    [4]杨蔚岗.腹壁瘢痕异位子宫内膜恶变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4):256.

    [5]申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932-933., http://www.100md.com(徐耀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