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2016
编号:13818252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5日 《幸福家庭》 2020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不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要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兴趣,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科学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游戏环境体现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我们对班级、专用室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了“大变身”。

    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的喜好定制班级个性风格,幼儿根据季节、班级特色、兴趣爱好等,制定环境主色调、主题材料等。班级主题版块建设中,我们把简单的作品陈列变为活动的行进脉络。幼儿关于活动的思考、过程性的探索内容以及生成的其余活动内容以微故事的形式呈现在教室的主题版块上,温馨又富有趣味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不断思考、继续探索。

    其次,班级内的区域内容、场地选择、游戏材料都源于幼儿,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促使幼儿自主探索,充分与环境互动。幼儿在班级环境的熏陶和材料的支撑下,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产生了探究欲望。我们根据课程设置以及幼儿的兴趣和发展,在每班的科学区,除了投放学习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探索材料,方便幼儿深入探究之外,还投放了生活中幼儿好奇的材料,如树叶、树枝、种子等,让幼儿利用不同的工具开展自由探索活动,更有幼儿平日能够接触到的科学现象所引发的科学小实验,如摩擦起电、颜料的混合变色、水和油的不同特质等等。我们把班级科学区变为幼儿的兴趣触发点,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激发幼儿开展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科学探索的能力。

    最后,我们的科学专用室也是支持幼儿开展探索活动的有利场所。科学专用室中提供了区别于科学区的多种材料,幼儿可以探索感兴趣的各种事物。幼儿探讨区域的建构材料,同样能够提高幼儿的设计与建构能力,不同材料的拼搭组合、同样材料的不同用法等内容都能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游戏指导具有引导性

    在科学活动探索中,材料、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科学区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教育智慧。在我们教室的科学区我投放了四种主要的颜料,目的在于让幼儿根据颜料调配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我通过这次游戏观察明白:教师应该是幼儿的引领者,时刻把握好教育目标,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给予支持,让幼儿始终沿着目标要求探索,体验操作的乐趣。科学活动要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时间让幼儿大胆地操作各种材料。

    发挥幼儿主体性

    教师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敏感地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在拼图游戏中,教师用赞扬的目光鼓励幼儿,通过询问他们探索的过程并提出建议,这种做法可以让幼儿探索的兴趣更加强烈。在“磁力小火车”等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自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还能激励幼儿不断探索。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能只是停留在提供材料上,还要适时地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地去发现、去总结,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科學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与培养幼儿创新性、主动性的要求相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材料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关键。通过科学区域活动,幼儿的探索意识能够得到加强,幼儿从活动中能够得到自主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泗港实验幼儿园), 百拇医药(戴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