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21期
编号:1341757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5)与基础组(n=35),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基础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分诊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有效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基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可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急救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抢救后生活质量优先改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1.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1-00-03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剧烈暴力打击出现重要器官损伤、大出血,使得机体有效循环降低,出现代偿失调的综合征[1]。创伤性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极大,致死率较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急救,将会导致患者死亡[2]。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原则是“急救优先于诊断”,所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症状并予以对症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发现,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中实施合理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能够使急救措施无缝隙连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从而提高急救效果[4-5]。因此,本研究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纳入标准:(1)符合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6];(2)伤后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2)交流沟通障碍者;(3)合并心肺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4)合并凝血障碍者;(5)伴随大出血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5)与基础组(n=35)。研究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57岁,平均(40.57±3.44)岁;创伤时间1~4 h,平均(2.11±0.64)h。基础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2~54岁,平均(40.12±3.27)岁;创伤时间0.7~4 h,平均(2.05±0.57)h。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基础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所示。(1)急诊护理流程培训。由护理部组织急诊科护理进行护理培训,采用层级递进培训法,由“老人”带“新人”,培训内容包括创伤性休克相关知识、护理方法等[7]。(2)伤情评估。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指标进行监测,根據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结果及抢救措施通畅安排护理工作。(3)保持呼吸道畅通。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护理人员及时清理患者的口腔鼻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血块等,避免患者发生窒息[8]。使用舌钳拉出患者的舌头,如患者病情需要应立即行气管插管,配合医生在2 min完成插管,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4)循环管理。护理人员选择大口径的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保证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补液。监测患者的心静脉炎,当其小于8 cm H2O时需立即补充血容量,使用微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泵入速度,避免患者出现肺水肿或者心衰[9]。当患者血压小于60 mm Hg时,需要在30 min补充3 000 ml平衡液,记录患者全血、血浆、液体的补充量[10]。(5)病情监测。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等指标,并动态监测患者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尿量等根据患者的监测结果实施护理服务。(6)术前准备。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备皮、过敏试验工作,并准备好留置导管,术前耐心向患者讲解急救方法、急救过程,告知患者配合方式,疏解患者的压抑情绪,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分诊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有效救治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效果标准包括痊愈(经过救治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经过救治后临床、体征明显改善)、死亡,抢救成功率=(痊愈+好转)/总病例×100%。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两组患者抢救后的生活质量,共12个维度,评分0~60分,评分与其生活质量呈正比[11]。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相关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分诊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有效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急救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基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抢救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抢救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百拇医药(郭海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