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22期
编号:13111368
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采用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患儿,随机将3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光疗+白蛋白)与对照组(单纯光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BIL、IBIL、TB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IBIL、TB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2/15)、20.0%(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其胆红素水平,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重度黄疸; 光疗; 白蛋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2-0141-0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较为特殊,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出生后的新生儿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提升了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含量,从而引发的病症,会导致新生儿临床表现出皮肤、黏膜黄疸等症状[1]。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包括两种类型,即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病理性新生儿黄疸。前者为正常现象,一般可自行消退;后者为病理性改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有可能提升胆红素浓度,增加新生儿脑细胞损伤概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光疗方法对新生儿重度黄疸进行治疗,能对体内胆红素水平进行控制,从而对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促使患儿尽快康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常规光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静脉滴注,能增强临床疗效,且不会导致患儿出现较多不良反应[2]。为深入探讨光疗与白蛋白联合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0例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患儿的一般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患儿,共30例,时间为2010年3月-2016年3月。所有患儿均经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等,确诊为新生儿重度黄疸。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3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儿中,男10例,女5例;日龄最短为1 d,日龄最长为26 d,平均(14.3±1.4)d;9例顺产,6例剖宫产;出生体重(3.4±0.4)kg。对照组患儿中,男9例,女6例;日龄最短为1 d,日龄最长为26 d,平均(14.4±1.2)d;10例顺产,5例剖宫产;出生体重(3.3±0.5)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排除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2)排除含呼吸窘迫、肝胆阻塞等疾病的患儿;(3)排除含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患儿;(4)排除含肝炎等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光疗:所用仪器为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HZ新生儿黄疸治疗仪,选择波长420~480 nm蓝光对患儿进行照射治疗,8~10 h/次,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治疗前,对光疗箱进行预热,确保光源到患儿距离间隔45~55 cm,合理调整温度,以33 ℃为最佳,指导患儿卧于光疗箱内,以黑色眼罩覆盖双眼,避免蓝光直接照射到患儿眼部,以尿布覆盖会阴、肛门,裸露其他部位皮肤。暂停照射期间,及时抚触患儿,给予其奶粉或母乳喂养。

    研究组在对照组光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20310):将1.0 g/kg白蛋白溶入10%葡萄糖溶液20 ml中,实施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包括总胆汁酸(TBA)、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2)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TBIL、IBIL、TB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IBIL、TB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患病率较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患病率约为全部新生儿的20%~30%[3]。一般来说,肝脏内酶代谢是清除血清中间接胆红素的主要途径,但新生儿有着较差的排泄能力,加上相关代谢酶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影响胆红素的正常排出,从而提升胆红素含量,导致机体出现黄疸症状[4]。新生儿黄疸包括两种类型,即生理性和病理性。通常认为,前者属于正常现象,可在不进行治疗的情况下自行消退;而后者属于病理性改变,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而且,中重度黄疸患儿血清中有着较高的总胆红素水平,会对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都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瘫痪,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临床上多采用光照疗法进行治疗,能促使非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包括4Z、15E异构体和结构异构体,即光红素,上述异构体不经肝脏处理,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而且,该方法不会损害患儿脑部,能对患儿皮肤、黏膜等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控制,从而对黄疸症状进行缓解。但是,蓝光照射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对于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当前换血法是治疗重度黄疸的快捷方法,可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但是,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感染、血管痉挛、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有研究经调查发现,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光照疗法治疗的同时,辅以白蛋白,可有效控制胆红素浓度,改善临床疗效[5]。通常情况下,白蛋白在进入人体后,能有效结合体内胆红素,在蓝光照射下,对血清胆红素分解代谢进行改善,促使形成易溶于水的胆红素,便于经由尿液、胆汁排出体外,从而对体内胆红素水平进行控制[6]。有研究对100例新生儿重度黄疸患儿实施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并进行24个月随访,显示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7]。, http://www.100md.com(周俊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