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21期
编号:13112258
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1期
     通過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的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为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相关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相对于常规技术而言,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疾病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芸,熊玉林,林齐心,等.探讨HBcAg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的热修复敏感性[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4):223-224.

    [2]张晓芳,张廷国.免疫组化在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1):812-815.

    [3]倪浩,周晓军.免疫组化在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6):462-465.

    [4]薛卫成,樊祥山,孟刚.胃癌相关标志物免疫组化指标选择专家共识(2014)[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9):951-953.

    [5]付先利,支月莹,郑芳,等.四种制作多聚赖氨酸免疫组化黏附载玻片方法的比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3):347-348.

    [6]付璐璐,谷春会,张静文,等.宫颈癌病理诊断的免疫组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176-6178.

    [7]谢子平,谭艳,谢胜,等.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与免疫组化学染色检测泌尿系统肿瘤组织特异性抗原表达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15):2372.

    [8]沈勤,吴楠,李锐,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9):985-988.

    [9]张洪兰,张昶,陈昊.全自动与手工免疫组化法在检测5种恶性肿瘤Her-2表达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10):796-797.

    [10]王喆,王洪岩,袁东辉,等.病理免疫组化质量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3):187.

    [11]程凯,吴楠,石群立.SATB2免疫组染色在肿瘤病理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9):571-573.

    (收稿日期:2017-03-19), http://www.100md.com(陈良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