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7期
编号:12948096
全方位护理在促进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在促进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88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72 h内母乳喂养成功率、下床活动时间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有利于促进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可缩短其泌乳始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全方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8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7.046
, http://www.100md.com
    母乳喂养是确保新生儿获取充足营养的关键,同时有助于新生儿免疫力的提高,在产妇产后康复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故而临床中对母乳喂养大力推广[1]。然而部分产妇因体质较差等诸多原因,不愿实施母乳喂养或是母乳喂养效果不佳,尤其是剖宫产产妇在切口疼痛的影响下,乳汁分泌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或工作压力、形体恢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母乳喂养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3]。因此,通过有效护理措施促进产妇母乳喂养是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产妇母乳喂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88例产妇,所有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患者均是择期剖宫产,麻醉方式为联合阻滞麻醉,均顺利实施手术。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为初产妇,排除有内科并发症或妊娠合并症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27.9±5.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6±4.2)周。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7.2±5.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4.4)周。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入院之后即给予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根据医护人员指导为婴幼儿尽早吸吮、尽早母乳接触,且根据实际需求为婴儿哺乳。术后严格禁食,产妇分娩6 h后进食流质食物。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母乳喂养宣教:在术前即开始为产妇做好心理指导,理解产妇的焦虑、恐惧、担心、紧张等不良情绪。术前为产妇介绍手术相关情况,且可简单讲解下母乳喂养对产妇、新生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妇身心放松,使其以积极态度应对手术和术后母乳喂养。(2)产后母乳喂养指导:在产妇回到病房之后,专职护理人员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方法,让产妇与婴儿尽早皮肤接触,告知产妇如何让婴儿早吸吮、早开奶,且手把手教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帮助其建立基于吸吮反射的口-乳头反射。若产妇乳房未出现泌乳感,护士可轻轻托起产妇乳房,将拇指、食指置于产妇乳晕两侧,同时适当用力,朝胸壁挤捏,使乳汁喷射出来。正确哺乳方法为:让婴儿裸体伏于产妇胸部与上腹,使婴儿对产妇两侧乳房交替吸吮,进行30 min接触吸吮,让母婴实现皮肤接触。告知产妇在喂乳时可采取侧卧位,以大拇指放在乳房上方,其余四指放在乳房基底部托起乳房,确保婴儿可含住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另一只手应托着婴儿头部,注意避免新生儿鼻部受压导致呼吸困难。(3)乳房护理:在让新生儿尽早吸吮、多次吸吮的同时,术后24 h内还应为产妇实施乳房按摩,促使其乳胀情况减轻,这对泌乳有促进作用。对于扁平乳头、内陷乳头的产妇,应指导其尽早纠正,以免影响到母乳喂养。(4)饮食指导:为产妇规划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饮食结构合理且营养搭配科学,从而为产妇提供均衡、科学的营养支持,确保乳汁分泌量和营养含量。护士需主动为产妇讲解对乳汁分泌有影响的食物与药物,以免乳汁缺乏,对母乳喂养质量造成影响。(5)新生儿护理:护士需指导产妇与家属对新生儿吸吮时的含接姿势密切观察,对其吸吮状态加以把握。若新生儿姿势不对,或其吸吮量较少,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或进行一定处理。护士还需教会产妇新生儿摄取乳汁量的评估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培训教材中相关标准,对乳房以手法挤压,溢出清亮乳汁的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记录72 h内母乳喂养成功率,其中母乳喂养成功的判定标准为:在喂养母乳后母乳仍有剩余,或患儿可吃饱(每日排尿6~8次)。在产妇出院时,利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值高于85分为非常满意,分值为65~85分为满意,分值为65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24 h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48 h以上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观察组72 h内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6±5.3)h,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2±5.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tp://www.100md.com(徐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