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6
编号:13741389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6
     【摘要】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组),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6-0119-02

    腹股沟疝俗称为疝气[1],是由于腹股沟区存在缺损,某些因素导致腹腔内脏器从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成疝。所谓腹股沟区是位于腹壁与大腿相交处的三角形区域[2],腹股沟疝有两种形式,即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当疝气不能及时回纳,可引发肠梗阻,进而发生肠坏死、穿孔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故不可忽略疝气的危害[3]。笔者所在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了46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实施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修补术,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年龄为31~69岁,平均47岁;女11例,男35例;腹股沟直疝9例,腹股沟斜疝37例;伴发慢性支气管炎6例,高血压9例,余均无并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型、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治疗组 选用材料为锥形聚丙烯充填物、成形补片。23例患者的麻醉方式均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切口部位为腹股沟韧带上方,长约5~6 cm,先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再进行分离,分离范围大约和手术所用补片大小相近;将精索分离并游离出来,对提睾肌进行手术分离,沿着精索内侧寻找疝囊,确定了疝囊部位后,将疝囊行高位游离术,至疝囊颈部,可见腹膜外脂肪组织为度;根据缺损部位面积的大小,来选用合适充填物进行充填,将充填物植入到内环方可,以1.0~1.5 cm的针距将充填物底部外瓣同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等组织)进行固定缝合;对于体积偏大的疝囊,需先进行中部横断,然后将近部断端实施荷包缝合,将充填物塞入腹腔后予以固定。对于(Ⅲ型、Ⅳ型可删除)疝中疝环直径缺损超过3 cm者可实施缝合以缩小内环口,也能采取填入网塞的方法对内环口进行封闭;并于精索后腹股沟管后壁可放置成型的补片进行修补,将补片的四周同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前腱膜进行缝合固定,于精索前部位将腹外斜肌筋膜缝合后,再对皮肤实施缝合术;对于直疝的患者,游离出疝囊后,于疝囊颈部远侧合适部位,将腹横筋膜周围予以切开,将疝囊恢复腹腔内正常位置后,用充填物放入缺损处后行尖端缝合术,余步骤和腹股沟斜疝一致。
, 百拇医药
    1.2.2 对照组 按照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手术操作,其中实施巴西尼修补法者19例,余下者实施麦克凡修补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复发率为4.3%,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常见的外科肠道疾病,导致腹股沟疝的病因较多,常见的是腹部强度减弱、腹内压增加[4];一般多见于老年人,这同老年人肌肉萎缩、腹股沟区腹壁变得极为薄弱紧密相关;同时由于血管、精索等穿过,更增加了疝气形成的机会。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以往的传统疝修补术只是把缺损部位简单的缝合,具有疼痛明显、手术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10%~15%)的弊端[5]。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开始应用是在1997年,自开展以来,凭借其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备受医师和患者欢迎。

    1998年,共报道了3000例实施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实践,结果显示术后复发率低于1%,复发疝者低于2%,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本次研究的46例患者,治疗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术中等待的痛苦,也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和以往文献[6-7]报道一致。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术式明显占有优势,不仅疗效良好,且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相比而言,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楼建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0例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6):321-322.

    [2]张定坤.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8例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8):312.

    [3]夏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42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7):1231.

    [4]孙成文,赵红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4(24):567.

    [5]禹诗.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7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18):896.

    [6]谭志平.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0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99.

    [7]朱永平.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7-18., 百拇医药(孔锡根 徐汉平 赖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