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6
编号:1374131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6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均应用常规脱水剂和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应用尿激酶和纤溶酶,静脉点滴。对照组单用尿激酶静脉点滴,两组治疗15 d后评定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6-0019-02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国内尚少有报道。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此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30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男100例,女50例,年龄29~78岁,平均59.4岁。对照组150例,男60例,女90例,年龄33~74岁,平均61.5岁。两组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者。治疗组患者发病时间最短<2 h,最长17 h,平均7.16 h。其中6 h以内发病130例,6 h以上发病20例。对照组患者发病时间最短4 h,最长10 h,平均7.2 h。其中6 h以内发病的患者100例,6 h以上发病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除均应用常规脱水剂及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应用尿激酶、纤溶酶。治疗第1 d将尿激酶2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推1次,然后尿激酶2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第1 d最大剂量不超过100万U,之后再常规静脉点滴3~4 d,每天20万U,纤溶酶5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0~20 d。治疗第1 d应用尿激酶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用药后肌力很快恢复,意识好转即可停止用药,如应用100万 U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也不再加量。对照组单用纤溶酶5 U静脉点滴,1次/d,治疗15 d。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以及改良欧洲卒中量表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定疗效,具体如下:(1)基本治愈,功能评分增加到90%~100%。(2)显著进步,功能评分增加到46%~89%。(3)进步,功能评分增加到18%~45%。(4)无变化,功能评分在18%以内。(5)恶化,功能评分减少18%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临床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缺血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及早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是脑梗死治疗的最根本措施。近年来,溶栓疗法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科同仁的关注。在公认的溶栓药物中,尿激酶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价格低廉,又无链激酶易发生过敏反应等弊病,因而成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溶栓剂[1-3]。尿激酶溶栓通过两种方式完成:(1)部分尿激酶迅速渗入血栓内部,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起到内部溶栓作用。(2)部分尿激酶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起到表面溶栓作用[4-6]。本组150例患者经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于静脉溶栓的时机问题,国内外基础研究已证实,急性脑组织缺血6 h以上将出现不可逆神经损害,但其周边的区域即“缺血半暗区”的神经组织仅出现代谢性损害。恢复血流后有功能恢复的可能性。“缺血半暗区”理论为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组患者治疗时间窗大多(130例)选择在6 h以内,经CT证实无颅内出血,梗死病灶尚未显影,治疗后经CT证实均未形成大面积梗死,证明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以使已形成的血栓部分溶解,并抑制其继续延长,使不可逆的缺血梗死转化为可逆性缺血发作,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如果以早期治疗为目的,那么能否包括部分TIA患者?Levy发现50%TIA患者发作期少于30 min,持续60 min以上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有2%在随后1 h内症状消失。因此如果排除在发病1~2 h内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TIA患者基本可以排除在外[3]。
, 百拇医药
    关于尿激酶的用量问题,目前国内给药剂量多在(10~70)万U,有报道首次用药(60~70)万U亦无出血副作用[7-9]。治疗组患者治疗第1 d最大剂量100万U,最小剂量60万U,根据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控制用量,最大不超过100万U。之后巩固治疗2~4 d,每天20万U,总量最多160万U,最少80万U,15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脑及全身出血等副作用。用药前后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延长,证明本组患者所选用的剂量是安全可靠的。

    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脑梗死的治疗是有效的,关键是要抓住治疗时机。在有效时间内(time window)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因此病例的选择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本组病例选择,参考国内有关资料及本组治疗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选择条件:(1)脑梗死发病在6 h以内,若为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 h。(2)年龄小于75岁,如大于75岁第一次发病可酌情选择。(3)CT排除脑出血并且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相应的低密度病灶。(4)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肌力低于Ⅲ度。(5)血压、收缩压小于28 kPa或舒张压小于15 kPa。本组患者均治疗有效,并无一例出现常见的副作用,与笔者严格选择病例有关。, 百拇医药(杨娜 刘翠红 荣根满)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