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膀胱 > 膀胱肿瘤
编号:13743030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1
     【摘要】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47例,对其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膀胱癌的大小和数目等进行清晰的显示,对于病灶的发现、分期与分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膀胱癌;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047-02

    目前在临床上膀胱癌为泌尿生殖系统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据调查结果显示该疾病的发生率占全身所有肿瘤的4%左右。膀胱癌一般来源于移行上皮,存在多中心生长的显著趋势,曾有报道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呈现为多个病灶;该疾病形态较为多变,可以为绒毛状、分叶状或乳头状肿块, 也有时会呈现出明显的无蒂的结节性浸润性肿瘤。在术前对其进行明确诊断会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等产生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出于对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手术证实为膀胱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共抽取47例,其中男39例,女8例,年龄26~91岁,平均(64.7±14.3)岁。临床表现:47例患者中,存在明显血尿症状者42例,排尿困难者3例,下腹部肿块者1例,肾盂癌术后复查者1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进行整理,针对CT肿瘤大小、数目、膀胱癌形态、生长方式以及强化强度等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将CT检查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2.2 CT检查 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仪器为GE公司Light speed Ultra QX/I8排全身螺旋CT扫描机。相关参数:矩阵512×512,间隔为7.5 mm,层厚为7.5 mm,实施容积扫描,针对小病灶展开2.5 mm薄层重建。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多期扫描[2]。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对CT图像所测量的肿瘤的大小、数目、密度等进行统计,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及是否存在钙化进行记录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手术结果

    病灶部位:本次研究中47例患者的病灶处在左侧壁26例,右侧壁18例,后壁1例,前壁1例,顶壁1例。多发灶18例,占38.30%。病灶大小:本次研究中共测量病灶73枚,大小0.27~6.79 cm,平均(2.43±1.39)cm。
, http://www.100md.com
    2.2 CT检查结果

    数目以及大小:本组47例患者中,经CT检查发现病灶60个,病灶大小0.67~10.98 cm,平均(2.79±1.63)cm。CT显示为多发病灶者13例,占27.66%。以上数据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部位: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部位处在膀胱顶部1例,前壁1例,后壁3,左侧壁26例,右侧壁16例。

    3 讨论

    现阶段在临床上采取CT扫描对膀胱癌进行诊断为一种良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该检查不但对膀胱癌具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并且还可以对肿瘤累及膀胱的范围、程度和显示病变对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远处转移等展开观察。曾有相关临床文献[3]报道CT对膀胱癌的检出率高达97%,对膀胱周边脏器的侵犯检出率高达93%,并且还显示出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也高达87.7%。膀胱癌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自膀胱壁向腔内突入的软组织影,其大小不一。肿瘤表现出不规则形,存在分叶,一般会呈现出广基底的现象,少数患者会呈现为菜花状,并且有一部分患者会呈现为局限性膀胱壁增厚。绝大多数的肿瘤密度相对比较均匀,也有少数患者的密度不均,且存在明显的钙化[4]。在临床上同血尿病史以及膀胱内肿块进行结合,采取CT对膀胱癌进行诊断并不困难,而早期局限于膀胱壁内的不大于1 cm的肿块, CT显示存在困难,很容易发生漏诊, 需要对其展开薄层扫描并结合膀胱镜检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增强检查,在增强后病灶一般会呈现出中等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一般能够见到充盈缺损。并且,CT对于对膀胱周围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以及邻近器官侵犯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判断均处在较高的水平[5]。在本次研究中,将CT检查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修建军,崔允峰,刘庆伟,等.几种CT检查方法对发现膀胱肿瘤价值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2(3):321-325.

    [2]宁永见,郭友,付莉萍,等.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CT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15(2):387-390.

    [3]刘定益,陈其智,唐敖荣,等.膀胱癌术前CT临床分期的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09,34(6):283-285.

    [4]黎喜,谢增海,王博生,膀胱癌的CT分期与病理对照[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6(4):225-226.

    [5]何亚奇,唐秉航.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3(11):968.

    (收稿日期:2012-08-26)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张琳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膀胱 > 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