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0
编号:13760132
经支气管镜行纵隔肿大淋巴结针吸活检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陈杰 罗为 尚玉龙
第1页

    参见附件。

     1.4统计学处理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8例患者气管镜检查中,43例镜下可见局部黏膜增厚或充血水肿者同时行三种方法检查;25例患者镜下气管黏膜结构基本完整,无法钳检,仅行TBNA,并予TBNA完成后于穿刺点处刷检。68例行TBNA检查纵隔10个部位83组肿大的淋巴结,TBNA确诊57例,诊断阳性率(83.82%),其中42组淋巴结病理学检查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共31例(鳞癌8例,低鳞癌1例,腺癌9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癌11例),41组淋巴结病理学检查为结节病8例,结核5例,淋巴瘤3例,肺部感染合并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0例。支气管黏膜刷检确诊11例,诊断阳性率16.18%(11/68);钳检确诊13例,诊断阳性率30.23%(13/43);三种方法联合确诊61例,诊断阳性率为89.71%,TBNA和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检查(P<0.01),见表1。

    68例患者TBNA操作过程中,21例患者穿刺处少量出血,未作任何处理而自行停止,5例糖尿病者穿刺处出血较多,给予局部喷洒肾上腺素1 ml加冰生理盐水15 ml(4 ℃~8 ℃)混合液,每次2~3 ml,清洁术野并止血,出血即止。68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气胸等并发症。

    3讨论

    随着电子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开展,其较高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了支气管镜对一些小病变的诊断水平。但对于气管、支气管腔外的病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