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3764792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1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其特点是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病残率高。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62例,笔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病程进展,因人而异分别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实行了系统的整体护理,降低了死亡率及伤残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8~81岁,GCS评分3~8分。其中脑挫裂伤9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42例,脑挫裂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1例。本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39例,脑室引流术15例,其余患者根据病情保守治疗。其中气管切开26例。

    2护理

    2.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30 min~1 h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的变化,必要时15 min观察一次,同时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外耳道及鼻腔是否有脑脊液漏,如果有要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禁忌冲洗、填塞、滴药。禁忌作腰穿,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
, http://www.100md.com
    2.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内及呼吸道内血凝块、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必要时取平卧位,头转向一恻,配合医生放置口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同时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气流量,对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配合医生用呼吸机维持呼吸或辅助呼吸。

    2.3皮肤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规配备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白天每2 h翻身一次,夜间每4 h翻身一次,并用自制的圆形小枕头垫背。小枕头长50 cm,直径10 cm,内塞普通棉花。小枕头垫背,患者背部离床面约10 cm。这样既可以防褥疮,又避免大幅度翻身。本组62例患者使用自制的小枕头翻身垫均无褥疮发生。

    2.4饮食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一般伤后2~3 d遵嘱给予留置鼻饲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每日1200~1500 ml,温度为38 ℃~40 ℃,灌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食管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注食时应抬高床头15°~30°,注食前后分别给予30 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每次注食前应证实鼻饲管在胃内方可注食。如果抽出咖啡样液体,则暂停进食,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 百拇医药
    2.5气管切开的护理气管切开后,患者最好住单间,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20 ℃~22 ℃,湿度60%~70%,限制探视人员,实行保护性隔离。每日用灭菌水120 ml+沐舒坦30 mg,用微量泵控制5 ml/h持续气管内滴入。另外给予雾化吸入,根据病情、痰量、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决定吸入次数及加药种类,2~3次/d,15~20 min/次。严格掌握吸痰指证,吸痰管应选择质软,直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一次性吸痰管,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后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一次气切垫,有污染及时更换。观察切口处有没有渗血、皮下气肿、感染等现象。内套管每日消毒2~3次。

    2.6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进行下肢及关节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逐渐活动肢体、按摩、翻身等床上活动及加强下肢关节活动,使腿部肌肉收缩,发挥泵功能,对外周血管壁施加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微血栓形成[1],患者下肢做伸曲活动,每日300次。本组62例患者无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 http://www.100md.com
    2.7输液的护理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125~250 ml静脉滴注,一般在30 min内快速滴完,其他液体一般在40~50滴/min。本组均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一般留置针保持72 h。

    2.8头部引流管的护理有头部引流管的患者回病房后首先了解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引流目的及注意事项。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脱出。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保持通畅。一般脑室内引流管的引流袋固定高度为高出脑室平面﹙平卧时在外耳廓上缘﹚10~15 cm,硬膜外、硬膜下、皮下引流时引流袋高度与外耳道平齐,不可随意调整引流袋的高度,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液面波动情况[2]。烦躁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上肢,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并做好交接班。

    2.9高热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损伤后,造成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功能障碍而引起体温明显增高,因此,有效地降低体温,可减轻脑的耗氧量、代谢率。降温方法:39 ℃以上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38.9 ℃以下用头置冰袋,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小冰袋,躯干及四肢用温水擦浴,效果好。
, 百拇医药
    本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经过细心、全面、周到的护理,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其中35例轻度残疾,12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死亡6例,家属要求自动出院2例。

    参考文献

    [1]兰香,黄美珍,陈育群.3例肺栓塞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29.

    [2]钟雁飞,陈秋琴,朱文英.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79.

    【收稿日期】2011-05-19

    (本文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肖瑞玉 黄明珠 陈秀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