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27
编号:13806810
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 2019年1~3月抽查N班与白班护士床头交接班共150次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选取2019年4~6月抽查夜班与白班护士床头交接班共150次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床头交接班进行交接,两次交接护理人员均为同一组护理人员,共15人,护理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两组被护理患儿均为78例,两组被护理患儿的性别、年龄、早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其交接模式为交接护士依据自身工作经验、记忆、对患儿疾病知晓度等情况,以口头或书面文字形式向科室护士长、责任医师及各科护士汇报患儿情况,其汇报内容包括患儿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引流情况及交接班前病情变化等。观察组基于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头交接班,先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患儿进行评估,其评估流程是以“S-B-A-R”进行,S是指对患儿基本情况的概述,如患儿姓名、床号、家长现存问题及基本情况等;B是指详细的基本资料,包括患儿病情、病史、治疗情况、饮食情况、生命体征及近期检查数据等;A是指根据患儿基本情况及基本资料评估其护理内容,将生命体征数据作为重点观察内容,以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安全;R是指将评估的护理内容与主管医师及交接班护理进行沟通、探讨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