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25
编号:13810625
张玉琴教授经方治疗消渴病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5
     2乌梅丸

    张玉琴教授应用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之厥阴消渴,多取得较好疗效。乌梅丸出自《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厥阴为三阴之末,阴阳交接之处,病入厥阴,肝阳不足,肝失疏泄,阴阳交接失利,则出现阴寒郁遏于外,阳热郁于肝胃之寒热错杂之象。《医理真传》[6]中有云:“消证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张教授认为乌梅丸应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而不应拘泥于蛔厥。阳热郁于肝胃,则出现口干口渴、易饥等症;阴寒在脾肾则可出现下肢冷痛、水肿等症,故临床上多用乌梅丸来治疗上热下寒之消渴诸症,方中重用乌梅,滋肝泄肝、涩肠止泻;黄连、黄柏苦寒,泻中焦之火;加上辛热温阳之品(蜀椒、细辛、附子、桂枝)以温下寒、通阳气;加用人参补脾益气,当归养血疏肝,全方寒温并用,酸苦甘辛兼施,共达清上温下之功。谢更钟等[7]通过对60例上热下寒的消渴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比各项指标证明乌梅丸对上热下寒之消渴有明显疗效。张教授亦认为消渴病日久,阴阳两亏,气虚血瘀,脾胃虚弱,郁热内生,易出现寒热错杂之症,故亦可应用乌梅丸为主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有下肢冷痛等症状的患者。现代研究表明[8],乌梅丸可有效上调糖尿病大鼠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