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7
编号:13835918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完善国家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体系(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7
     “已经有约2000人注射了疫苗,效果不错。现在上述两个研究所加起来可以提供2亿人份的疫苗,这个量是很大的。”于清明代表说。

    于清明代表特别强调,医药研发应遵循审慎安全的原则,疫苗的科技含量、技术标准在生产研发过程同样有着非常严谨和严格的要求,疫苗是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高技术产品,一定要加强监管和严格监管,所以现在距离让所有人都能用上新冠肺炎疫苗还需要一段时间。为尽快实现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已经完成疫苗车间建设,建成了全球最大疫苗生产车间,量产后年产能达1亿剂,具备满足大规模紧急使用和常规接种的生产条件。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生产车间也将于今年9月建成。

    于清明代表说,2003年“非典”之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针对突发性传染病的生物安全风险应对和保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基础设施是维护公共安全的有力支撑,符合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要求。疫苗研发中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设施是一项关键内容,但当前还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缺少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影响了应急状态下的疫苗研发效率;二是企业已经建成的高等级生物安全设施投入生产存在困难,影响了疫苗的规模化上市。为加强生物安全的监管,于清明代表建议,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协调机制,在国家层面设立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协调机制,将中央企业纳入协调机制;做好中长期规划,加强人用疫苗生物安全三级及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为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和药物储备,进一步完善国家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将为有效保障国家生物安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于清明代表说,同疫苗一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