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3
编号:1347960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新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3
     除上述药物外,针对DR发病机制的药物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数药物尚处于动物和临床试验阶段。这些药物主要包括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非达司他等)、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氨基胍、吡哆胺等)、抗氧化应激药物(a-硫辛酸、依帕司他等)、蛋白激酶C抑制(Ruboxistanrin等)、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药物(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血管黏附蛋白-1(ASP8232)等[15-17]。

    2.1.2抗VEGF药物 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是增殖性DR发病的关键因子,其在视网膜中的含量与缺氧及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多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因局部治疗不良反应少,且在保护及改善患者视力方面效果显著,其现已成为中央黄斑的的一线治疗[18-19]。目前上市的抗VEGF药物主要包括哌加他尼、雷珠单抗、贝伐单抗、兰尼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但反复多次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能导致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黄斑区瘢痕形成,亦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恢复[20]。因此,新型的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氟辛醇酮缓释剂)应运而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