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6期
编号:13431997
黄连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Meta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常见多发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患病率不一,有研究报道,消化性溃疡的终生患病率为5%~10%,年发病率为0.1%~3.0%[22]。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且好发于男性。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反酸”“痞证”等范畴,究其源起,《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绪论》载:“夫心痛者……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之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若五脏内动,泪以七情,则其气痞结,聚于中,气与血搏,发为疼痛,属内所因;饮食劳逸,触件非类,使脏气不平,痞隔于中,食饮遁痊,变乱肠胃,发为疼痛,属不内外因。”因此,胃疡多责之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虚弱、后天失养等。后世大多数学者认为脾胃气虚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黄帝内经》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赵健樵[14]认为脾胃之患多因脏腑功能虚衰,每因饮食、情志、劳倦、寒湿等更伤脾胃,或因脾胃气虚运化无能,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郁而化热,形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者居多。外邪入侵,邪正相争化热,邪热内陷,或误下伤及中阳,阳气受损,产生虚和寒,上热下寒,胃热肠寒,互结中焦,阻滞气机,邪热在上,迫使胃气上逆,故欲呕吐、嗳气、反酸;寒邪在下,脾气受伤,寒凝气滞,故脘腹作痛、心下痞满等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