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4期
编号:13435160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4期
     3大肠癌中医证型研究

    3.1大肠癌中医证型的文献调查研究

    葛青云等[23]检索了1992~2017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205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137篇中665例患者有中医证型,因证名不统一,作者参照《中医诊断学》[24]和《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5]的证型标准,将疑似证进一步规范,如将瘀毒阻滞、气滞血瘀规范为瘀毒内阻证,将湿热内蕴、湿热下注规范为湿热蕴结证等。通过规范疑似证、排除频率小于1%的证型,统计出大肠癌常见的5种证型,依次为瘀毒内阻证(13.65%)、脾肾阳虚证(13.08%)、湿热蕴结证(13.08%)、肝肾阴虚证(12.93%)、气血两虚证(12.63%)。邱艳艳等[26]收集1994年1月~2014年6月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有明确中医证型的大肠癌文献55篇3017例患者,参照《中医诊断学》[24]的标准,合并涵义相同但证名不同的证型后,共统计出13种证型,前7种证型占88.8%,各证型频率由高低依次为:湿热内蕴型(24.3%)>脾肾阳虚型(15.6%)>气血两虚型(12.3%)>瘀毒内阻型(11.2%)>肝肾阴虚型(10.8%)>脾气不足型(10.5%)>脾虚气滞型(3.9%)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