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1期
编号:13441519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高危因素的研究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1期
     1可改变因素

    通常可改变因素的可控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医生与医院相关人员。完善好术前相关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等,可以很大程度上人为降低PJI的发生。

    1.1术前关节穿刺

    术前穿刺经常用于诊断是否有关节感染和其感染的病原菌。Xu等[4]认为术前关节腔穿刺是导致术后置换PJI的高危因素。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部位的炎症反应(如注射部位的疼痛,表面红肿与发热)[5]。Camp等[6]利用美国的一项医疗保险数据库分析了2005~2012年所有进行肘部关节镜操作的患者,发现接受关节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了近3倍(OR=2.79)。术前进行关节腔穿刺检查或者向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均可能引起感染,应该常规进行预防[7]。糖皮质激素经常用于抗炎抗过敏,所以其蓄积有可能导致局部免疫力低下,增高感染发生率,且外源性操作有将外源性细菌带入关节腔的可能,进一步诱发感染。但是临床上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和透明质酸被广泛运用于骨性关节炎的保守治疗,而且被证明这的确是一种达成共识且较为有效的方法[8]。提示在临床操作中,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或者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患者进行穿刺操作时,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无菌原则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