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5期
编号:13408504
不同疗程肺炎支原体清除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5期
     [Key words]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Different courses of treatment; Recurrence rate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1]。患儿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液学特点则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可代偿性增多以及血小板成熟障碍。急性ITP多见于婴幼儿时期,在7岁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且在春秋季高发[2]。ITP治疗药物主要以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为主,但不少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欠佳,约20%的患儿会发展为难治性或慢性ITP[3]。有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ITP的发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4]。临床数据统计,急性ITP患者中MP抗体(MP-IgM)的阳性率高达54%[5]。因此对合并有MP感染的ITP患儿积极治疗MP感染对于改善ITP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同支原体清除治疗的疗程对ITP患儿效果的影响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血清MP-IgM抗体阳性的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1个疗程、2~3个疗程的MP清除治疗,比较不同疗程的MP清除治疗对ITP的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