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5期
编号:13408848
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高浓度脂蛋白(a)及Copept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5期
     2.4观察组患者血浆Fg、TpP、LP(a)、Copeptin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Fg、TpP、LP(a)、Copeptin水平与其Gensini评分均成正相关(r=0.613、0.557、0.702、0.614,P<0.001)(表4)。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CHD的核心发病机制,临床常根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将粥样斑块分为稳定型及易损型两类[5]。其中,稳定型斑块具有较厚纤维帽,由密度较高的平滑肌细胞组成,通常不出现破裂、糜烂或溃疡,可诱发隐匿CHD、缺血性心肌病等。而易损型斑块纤维帽较薄,由较低密度平滑肌细胞组成,内部存在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他组织因子,极易出现破裂、糜烂或溃疡,并导致血管收缩、微血管堵塞,最终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6]。凝血因子Fg是目前公认的一种CHD独立危险因素[7]。Fg具有促血液粘度增加,诱导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流动性,最终诱发血栓的作用。Fg可诱使血小板相互聚集,从而诱发血栓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血小板的GPⅡb/Ⅲa糖蛋白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8]。Fg还是急性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对炎性反应以及C-反應蛋白具有促进作用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