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8期
编号:13421181
韩捷教授运用健脾温肾法治疗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8期
     2脾肾亏虚是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所在

    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泄泻”“大瘕泄”“肠癖”“痢疾”“肠风”“脏毒”等病症[11],其发病与饮食、情绪、劳累等因素相关。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或禀赋不足、劳逸失度导致脾胃受损,纳运失常,水饮不化,停滞生湿,久郁化热,下注大肠,湿热蕴结,阻滞气血,气滞血瘀,热毒壅盛,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受损,日久化腐成脓而下[12]。

    韩捷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演变大致经历三大阶段,湿热蕴结大肠-脾虚湿热-脾肾亏虚。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邪盛,湿热之邪蕴结肠道,热灼血络,则见便血;中期邪正交争,正气盛衰与脾胃阳气盛衰关系密切[13]。《内经》曰:脾气散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皆赖于脾之运化[14]。《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邪气入侵,正气奋力抗击,本期正气尚盛于邪,但病程稍长,脾胃阳气稍虚,脾虚湿盛。疾病后期表现为脾肾亏虚,尤其多见于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体阳气具有温煦机体、抵御外邪及温养脏腑的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张”。同时,《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