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344720
川崎病心脏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0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诊断治疗参照第8版《儿科学》《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从确诊该病起随诊时间至少2年,所有随诊患者中共记录发生心脏损害病例60例。心脏损害包括冠状动脉改变(扩张或狭窄)、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瓣膜改变。本研究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治疗方法

    临床分型中,典型、不典型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颁布的KD诊断标准[7]。川崎病治疗主要为免疫球蛋白[8],但临床治疗发现,仍有约2O%的患儿结束治疗后仍不能退热,对免疫球蛋白反应不敏感,临床上称之为“免疫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9-10]。心脏损害主要依据彩色超声心动图影像。根据第8版《儿科学》,儿童冠状动脉直径>3 mm定义为冠状动脉扩展;超声心动图有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或舒张功能异常提示心肌炎;心包积液存在提示心肌炎;心脏瓣膜改变包括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免疫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S10970081)规范治疗用量总量为2 g/kg,自发热起10 d内使用;阿司匹林(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维持计量为3~5 mg/kg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