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344615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0期
     1.3 HBsAg定量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慢乙肝治疗终点提出了不同的治愈终点,但总体目标一致,清除HBsAg、获得对HBV感染持久的免疫控制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HBV感染状态下,不同病程阶段的HBsAg水平具有明显差异[14],HBsAg的定量检测能帮助判断CHB患者的免疫情况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根据HBsAg的动态变化选择停药时机。

    基线HBsAg水平较低但血清HBV-DNA水平不高的患者往往会产生持续的病毒学反应,基线HBsAg<10000 IU/mL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56%[15]。在PegIFN-α治疗过程中,HBeAg阳性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16]。治疗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7]。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患者给予延长PegIFN-α疗程,有更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及HBsAg转阴率[18]。对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采用PegIFN-α治疗的患者停药随访24周时HBsAg消失率为3%,停药随访至5年时增加至12%[19]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