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3期
编号:13282346
不同通气模式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3期
     2.2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刻sICAM-1、IL-6、TNF-a的监测比较

    与T1时刻比较, P组与V组在气腹开始后血浆内sICAM-1、IL-6、TNF-a浓度均升高,随气腹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V组比较,P组在T2、T3、T4时刻的血浆内sICAM-1、IL-6、TNF-a浓度升高程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后腹腔镜手术是在患者特殊体位的基础上向后腹膜腔间注射一定压力的CO2气体,撑开一个潜在的腔隙进行手术操作。侧卧折刀位+后腹膜腔CO2压力导致膈肌上抬,影响胸壁的阻力及胸腔体积,造成肺顺应性降低、VA/Q失调、无效肺泡通气增加[8]。VCV保证了一定的潮气量,但忽略了高气道压可能对顺应性较低的肺带来的损伤,虽然有实验证明[9]VCV模式下不同潮气量(6 ml/kg与8 ml/kg)对健康肺并无明显肺损伤,但与VCV模式相比[10],PCV-VG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更轻微,更有利于减小肺被动承受压力所带来的损伤。

    肺泡作为主要的通气单位和压力承受者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