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19期
编号:13290430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9期
     1.2方法

    实验组采取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患者俯卧位,作一纵直切口,切口正中为伤椎,并往其后部进行直切,将上下位椎关节突、椎板与伤椎充分暴露出来,给予横突中心与上关节突外侧缘水平交点部位作为椎弓根钉实际进针点,在C型臂X线机的探测下植入患者伤椎椎体处,将椎体高度撑开并及时恢复,对患者的复位情况、神经功能等进行分析,考虑是否需要给予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突入椎管骨块并复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为单侧植骨还是双侧植骨。若患者的骨缺损部位偏往一侧,应着重对该侧进行植骨,若为中部,应采取双侧植骨方式。要求伤椎椎弓根入钉点偏往外侧,并与中线呈12°左右的夹角,以防对连接棒安装后,掩盖住穿刺孔。进行侧位透视观察针尖情况,若为伤椎前中1/3部位,应将液态的人工骨与外排椎体骨积血注入。给予可注射性硫酸钙粉末于一侧伤椎椎体内,其他的经过另外一侧穿刺针进入伤椎椎体内,并给予4 ml骨蜡,将钉道口密封完全,以免造成出血现象。常规组采取单纯内固定治疗方案,操作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术后行为期8个月的病情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依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判定,包括药物服用情况、疼痛、功能、劳动能力等,1~5分为每个项目的评分范围,20分为总分,优:评分在16~20分;良:评分在13~15分;可:评分在9~12分;差:评分在4~8分[3-5]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