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45755
DR与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结果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期
     纳入标准:①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②入院后30 min内完成DR或螺旋CT检查;③最终经手术确诊。排除标准: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以及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

    1.3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DR摄片诊断与螺旋CT诊断,其中胸腹部DR摄片诊断采用法国CGR公司提供的500 mA X线机,检查过程中相关参数的设置如下:电流设置为500 mA,电压调节为55~85 kV,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临床症状拍摄胸腹部正斜位片。螺旋CT诊断方法如下:采用飞利浦医疗系统(克利夫兰)公司提供的1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范围从患者的胸廓入口至盆腔入口,层厚以及层距控制于5 mm。获得的影像需立即传送至工作台行层厚减薄处理,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等进行重建及后处理,以确保医师可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并可利用解剖定位、微小病灶进行有效诊断。两种诊断方法均由我院同一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医师进行阅片。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诊断项目主要包括肋骨骨折、膈肌损伤、肝脏损伤、肾脏损伤、脾脏损伤、胰脏损伤、肺挫伤、肺不张、气胸、血肿、气肿等。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胸腹部病变成像质量进行评定,分为三个等级,Ⅰ级:成像效果最佳,具有明显清晰的血管边界、无阶梯状的伪影,且无断层显像;Ⅱ级:效果次于Ⅰ级,图像中血管显示模糊,可见伪影;Ⅲ级:成像效果差,可见呈阶梯状分布的伪影。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