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089101
致力创新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水平(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9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王拥军教授是目前我国中医骨伤学科、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唯一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王拥军教授坚持在临床、科研、教学、产业化、转化、推广一线致力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筋骨病”的应用与基础研究。近年来,王拥军教授带领的团队建立了“中国骨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健康直通车”“中医医疗联合体”“精准医学队列研究”等方式,建立了成果推广应用网络体系,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前来就诊,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在2800余家医院和社区推广应用,100多万人次患者接受中医骨健康服务,通过建立慢性筋骨病防治示范中心,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地预防了慢性筋骨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临床疗效的提高和我国慢性筋骨病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

    慢性筋骨病治疗尚不尽人意

    王拥军教授首先介绍说,“慢性筋骨病”主要包括四大类疾病,即风寒湿热所导致的关节、肌肉痹症;退行性脊柱病和骨关节病;代谢障碍所致的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驼背性疼痛;炎症性、免疫性与骨肿瘤疾病等。中医学称为“骨枯”“骨极”“骨痹”或“痿证”等。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筋”的含义相当广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