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004590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6期
     在针对脓毒症肝损伤治疗方面,依据诸多可能的发病机制,许多学者采用了相应的保肝药物治疗,如以异甘草酸镁为代表的抗炎类药物,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代表的肝细胞膜修复保护类药物,以谷胱甘肽为代表的解毒类药物,以水飞蓟素为代表的抗氧化类药物,以S-腺苷蛋氨酸为代表的利胆类药物等。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迭加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上述药物在某一方面,一定程序上具有一定作用,但尚未完全解决根本问题。近20多年来治疗脓毒症的重点主要是针对体内失控的炎症反应,包括各种炎症介质的单克隆抗体、各种致炎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但是多项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均未证实这种抗炎治疗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9]。

    多项研究表明,在脓毒症过程中凝血系统在内毒素等细菌成分和单核细胞、内皮细胞表达的组织因子及大量释放的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共同作用下被激活[10];同时,纤溶途径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产生的增加,导致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显著减少,引起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11];此外, 脓毒症肝功能不全,生理性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在肝脏合成受阻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