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011404
2011~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3期
     由监测结果表明,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主要分离于呼吸道,其次为伤口、尿、血[7],本次检测结果来自呼吸道的标本占88.96%,这表明该菌导致的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伤口分泌物和血液分别占5.07%和1.93%,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从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表1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十分明显,到2015年,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定、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60%。2011~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该菌对氨曲南不敏感,5年间氨曲南的耐药性变化不大,最低时耐药率为46%,最高时耐药率为63%,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定耐药率由44%升至74%,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耐药率由54%升至64%。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耐药率由41%升至72%;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由36%升至5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53%上升至65%,耐药率上升不明显,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虽然从目前来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还是最有效的抗菌药,但随着这一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从2011年的21%上升到2015年的43%,这可能是由于该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导致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