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012986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1期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療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20例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1例患者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109例患者给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颈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MT值[(1.36±0.05)cm]、不良反应发生率(0.90%)以及治疗后的TG值[(0.32±0.05)mmol/L]、HDL-C值[(1.89±1.85)mmol/L]、hs-CRP值[(9.06±1.42)μg/L]、LDL-C值[(0.30±0.08)mmol/L]、TC值[(1.78±0.32)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IMT值[(2.36±0.98)cm]、不良反应发生率(29.36%)以及治疗后的TG值[(1.54±0.65)mmol/L]、HDL-C值[(1.02±0.69)mmol/L]、hs-CRP值[(13.47±4.25)μg/L]、LDL-C值[(1.36±1.47)mmol/L]、TC值[(1.57±0.04)mmol/L] (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059-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动脉硬化血管病,主要特征为管腔缩小、动脉管壁弹性消失、厚度变硬,若未及时干预,可出现斑块形成、脂质堆积、血栓形成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为PCI术血运重建、药物治疗,其中PCI术血运重建的治疗效果虽显著,但创伤较大,手术风险较高,不易被患者接受,而药物治疗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还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从而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1]。药物治疗中,以瑞舒伐他汀最常用,其属于新型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高、使用简单,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效,而将其用于治疗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20例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11例)和对照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109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5.95±7.69)岁,58例为男性,53例为女性。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5.47±7.34)岁,56例为男性,53例为女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患者均达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②瑞舒伐他汀过敏患者;③曾进行PCI、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④无法按时随访患者;⑤危重症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选择性服用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20057290;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56410;赛洛菲制药有限公司)、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4021119;上海海虹实业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同时连续使用1个疗程,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颈动脉超声变化等情况。

    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1次/d,10 mg/次。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1次/d,20 mg/次。两组患者服用的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80241)均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颈动脉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恢复情况更佳(P<0.05)(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0%(1/111),对照组为29.36%(32/109),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294,P<0.05)。

    3讨论

    CHD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管腔闭塞、狭窄,最终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属于器官病变最严重的一类疾病[2-4]。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其与糖尿病、促血栓形成状态、社会心理因素、高血压、不平衡饮食、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有关[5-6]。同时从损伤反应角度分析,其主要是由于动脉内皮受损导致动脉壁出现炎症反应,最终形成粥样斑块,而机制变化主要是纤维粥样斑块、脂质积聚、内皮损伤形成[7-8]。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通过多项研究证实,以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最显著,但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9]。 (袁善斌 吴永花 甘光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