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3069648
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蝶呤以及联合用于治疗未破裂或未流产型异位妊娠的效果对比(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35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未破裂或流产型异位妊娠患者120例,均符合药物保守治疗适应证。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关于未破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免疫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20例分为3组:A组40例,年龄22~43岁,平均(33.0±1.3)岁;停经38~45 d;盆腔包块平均直径为3.0 cm,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 mIU/ml;位于输卵管间质部25例,输卵管壶腹部10例,输卵管伞部5例。B组40例,年龄22~40岁,平均(32.4±1.9)岁;停经38~45 d;盆腔包块平均直径为3.2 cm,血HCG<2000 mIU/ml;位于输卵管间质部24例,输卵管壶腹部12例,输卵管伞部4例。C组40例,年龄24~42岁,平均(33.9±2.2)岁;停经37~44 d;盆腔包块平均直径为3.25 cm,血HCG<2000 mIU/ml;位于输卵管间质部21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