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954212
“点征”在预测早期颅内血肿扩大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24期
     多项研究表明“点征”能够准确地预测脑出血血肿的扩大,认为时间窗6 h内接受CTA扫描的“点征”是独立的预测血肿扩大的因素[11-12]。“点征”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A原始像、灌注CT,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点征”阳性率、预测血肿扩大的敏感性、特异性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点征”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CT影像学的“点征”被定义为注射造影剂外渗的斑点样改变,其机制认为是微小动脉瘤、原发性或继发性血管损伤后的微小血管破裂导致造影剂活动性外渗。“点征”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点征”准确的定义,各个研究对“点征”定义有较大的差异,陈国芳等[13]认为“点征”有以下特征。①形态:斑点状的CT增强病灶;②位置:血肿周边和外周血管不相连;③大小:直径>1.5 mm;④密度:大于脑出血背景的2倍;⑤数量:1个或多个;⑥排除钙质沉积。Wada定义的“点征”直径>1.0 mm。“点征”出现的部位,孙胜军等[6]发现50%的“点征”位于血肿的中心。其次,首发症状至“点征”扫描的时间: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时间窗多认为发生在发病后的20~30 min内,6 h内仍有38%继续扩大(也有研究为83%),而24 h后基本不再扩大,因此大部分“点征”研究都要求在6 h内接受“点征”的检查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