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869957
新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16期
     2备受争议的AT2受体

    随着特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发展,人们在1989年分离出了两种血管紧张素受体的亚型,分别命名为AT1和AT2,至此,各国学者开启了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深入研究的大门。AT1受体一直被认为是调节血压、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的关键因子,而AT2受体的活化和信号转导机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不为人们所知。直到前几年,代号为PD123319的AT2受体拮抗剂和C21的AT2受体激动剂相继问世,人们才真正了解其机制和作用[12]。虽然AT2受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公认的是其与AT1受体的分子信号机制大部分相同,不同点是AT2受体产生一些保护作用的特殊机制。在2000年,AT2受体的3种主要信号转导机制被提出:①蛋白磷酸酶的激活导致蛋白去磷酸化;②NO/cGMP系统的激活;③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刺激磷脂酶A2[13]。在此基础上最新的研究[14]表明,AT2受体可能通过NO/cGMP/Sp1调节钠排泄和血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