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856787
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1期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内压、溶栓、营养神经细胞、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等及相应的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以Bobath神经发育疗法为主,配合以Brunnstrom运动疗法和Rood治疗技术,遵循个体化治疗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异常姿势的控制、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体位变化、坐位平衡、坐位起立、站立平衡、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每天训练100 min,每周训练5 d,共4周。

    观察组每天在康复训练前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方法如下。选穴:头针取穴以胆经和督脉为主,取双侧风池、水沟、上星、百会;上肢取穴以手阳明经为主,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穴以足阳明经为主,取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并根据辨证分型选择不同配穴,如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痰热腑实加内庭,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加太溪等。操作手法:针刺入穴后采取提插捻转复式手法,患侧补法、健侧泻法,刺激量要求强刺激且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 min/次,1次/d,每周治疗5 d,共4周。针刺操作由同一针灸师完成。

    1.3 评定标准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定,由同一名未参与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师独立进行,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分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