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856717
无创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hs—CRP及NT—proBNP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
     B型脑钠肽(BNP)最早于1988年由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后被证实来源于心室[16-17]。心力衰竭心室扩张或容量负荷增大时,首先产生BNP的前体物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proBNP),随后proBNP在血液中约以1∶1的比例形成无活性的NT-proBNP和有活性的BNP[18]。BNP具有较强的血管舒张、排钠利尿作用,同时可以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拮抗交感神经活性作用,阻滞急性心衰演变中的恶性循环。NT-proBNP于BNP比较,两者有相同的来源,而NT-proBNP半衰期更长,体外稳定性强,浓度较BNP高,更有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在外周血检测的NT-proBNP可反映心肌负荷及受损状况,预测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心脏不良事件,作为心衰诊断、分期的依据,并确定临床治疗风险[19-20]。故可以通过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的联合测定判断急性左心衰竭缓解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本研究中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NT-proBNP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显著降低;且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