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757815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期
     1.2 急救方法

    1.2.1补充血容量 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也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状态的关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条,其中1条作为抢救用药的通路,即生命通道,以确保升压药、强心药、呼吸兴奋剂等急救药的应用;另一条作为补液通道,应选择粗直、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如肘正中静脉、锁骨下静脉等[3]。救治现场有条件者,应首选12~16号静脉留置针或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确保液体能快速进入体内,补充血容量。

    1.2.2 迅速止血 术前应严防患处的继续失血,防止血液再流失。救治过程中,首选气压止血带止血[4]。护士要严格记录使用时间,每小时放松止血带15 min,以防肢体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肢体坏死。另外,使用气压止血带过程中应确保压力适当,一般上肢在200 mmHg,下肢为400 mmHg,以患处辅料有少量渗血为宜[5]。

    1.2.3 正确使用监护设备 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尤为注意脉率的增高。休克早期,患者血压因血管代偿性收缩可接近正常,应每隔10 min测血压1次,如患者血压逐渐降低至90/60 mmHg以下,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口渴明显或呼吸急促等,表明休克未纠正,病情加重;如患者血压逐渐上升至90/60 mmHg以上,脉搏有力,稳定在60~100/min,呼吸稳定在16~24/min,表明休克状态已经纠正。如脉率持续性增高,护士应提醒相关抢救人员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