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58584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5期
     2.1.2 肺脾阴虚证 临床特点:咳嗽痰少,气短乏力,活动加重,口干唇燥,五心烦热,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益肺肾,养阴清热。代表方剂为麦味地黄汤加减:生地15 g、山药12 g、茯苓10 g、丹皮10 g、泽泻10 g、萸肉12 g、五味子12 g、麦冬12 g、杏仁10 g、丹参20 g,水煎服,日服1剂。临证加减:本证病机关键是肺病久治不愈,耗气伤阴,累及脾肾,治疗重在滋肾阴,益肺气。若阴虚火旺,心烦不眠者加枣仁30 g、远志12 g、栀子10 g;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12 g;胸闷不适者加瓜蒌30 g、苏梗12 g;倦怠乏力者加党参12 g、黄芪30 g。

    2.1.3 气阴两虚证 临床特点: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头晕乏力,心烦失眠,咳嗽少痰,舌质淡嫩,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敛阴,养心通脉。代表方剂为生脉散加味:西洋参20 g、麦冬15 g、五味子12 g、生地12 g、杏仁10 g、阿胶(烊化)15 g、丹参30 g、远志12 g,水煎服,日服1剂。临证加减:本证以肺功能不全为主,影响心脏,致肺肾阴虚,心肺气虚,治疗重点在于益气滋阴,养心通脉。若心动悸,脉结代者,加桂枝10 g以温通血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