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595622
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9期
     随着血液存储时间延长,会出现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组胺、泛素等及各种细胞因子,如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均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TRM可能与铁负荷相关,长期及多次输血后,血浆中铁蛋白含量明显增加,铁蛋白作为可溶性的免疫抑制因子,影响淋巴细胞抗原活性及有丝分裂,从而损害淋巴细胞功能;另外,铁离子其潜在的致癌性,作为一种催化剂,参与并加速了Haber Weiss反应中氧自由基团的产生,诱发、维持、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7]。

    2 输血的免疫调节机制

    在众多其他领域研究中,1999年靳艳华等[8]对患子宫肌瘤并行手术治疗及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后免疫相关指标的观察研究,表明输用同种异体血后患者的总T细胞、Th细胞、Th/Ts比值均较前下降,提示输血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刘静[9]对手术中输注同种异体血的患者输血前后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指标检测研究分析,表明手术患者输血后总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下降,输血后1周的免疫球蛋白指标与输血前相比也下降,提示输血对手术创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了抑制。2011年,李东杰等[10]对骨折外伤手术治疗患者输血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测定值比较后,表明输血对骨折手术患者的体液免疫有抑制效应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