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562173
TSLC1和CD10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4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门诊活检或住院手术病理标本81例,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18例和宫颈癌组织45例,宫颈癌按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期7例,Ⅱ期15例,Ⅲ期18例,Ⅳ期5例;低分化15例、中分化17例,高分化13例;所有宫颈癌病例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各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抗人TSLC1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Chemicon有限公司,即用型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石蜡包埋组织以4 μm厚连续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切片浸于50 mmol/L(pH8.0)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中,微波抗原修复10 min,冷却至室温,充分水洗,PBS浸洗,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 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加入TSLC1多抗或CD105单抗4℃过夜;PBS洗;滴加SP 9000通用型生物素标记二抗,37℃,40 min;二氨基联苯氨显色30 s,苏木素复染,乙醇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氨基联苯氨显色液配制:取DAB 5 mg溶于100 ml 0.05 mol/L Tris-盐酸(pH7.6)中,加入30%过氧化氢10 μl,搅拌混匀后过滤(用前新配制);采用该公司提供的阳性切片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 阳性结果判定

    TSLC1以胞核和胞质中出现棕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按半定量积分法判断两者表达情况,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记为0~3分。染色强度:未着色为0分,着色浅为1分,中度着色为2分,着色深为3分。阳性细胞百分率:高倍镜(×400)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计算其平均阳性百分率,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5%表示为阳性。

    CD105标记的MVD计数:先在低倍镜下全面观察切片以确定肿瘤内血管密度最高处,即热点处;再在高倍镜(0.189 mm2/视野)下,以与周围肿瘤细胞和结缔组织成分明显区别的任何一个棕色染色的内皮细胞或细胞丛维一个血管,只要结构不相连,其分支结构也作为一个血管计数;记录3个视野内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数作为该患者的MVD值,双盲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SLC1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宫颈癌组织中TSLC1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宫颈、CIN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245,P<0.01)(表1)。

    表1 TSLC1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n)

    与正常宫颈比较,χ2=5.7857、*P=0.0162,χ2=22.1518、#P=0.0000;与CIN比较,χ2=5.6606、▲P=0.0174

    2.2 TSLC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TSLC1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表2)。

    表2 TSLC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CD105标记MVD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强度

    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CD105标记MVD的表达强度分别为(3.1217±0.6070)、(6.2411±1.0256)、(13.5956±1.2460),宫颈癌组织中CD105标记MVD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宫颈、CIN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267,P<0.01)。

    2.4 CD105标记MVD表达强度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CD105标记MVD表达强度与宫颈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表3)。

    表3 CD105标记MVD表达强度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TSLC1属于细胞黏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和NCAM2具有很高的同源性,TSLC1定位于人染色体11q23.2,全长>300 kb,含有10个外显子,编码一段4.4或1.6 kb的mRNA序列,最终翻译成一种442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研究表明,TSLC1与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传导、抑制细胞生长周期、免疫调节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负性作用[10-11]。Yang等[12]通过研究TSLC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发现,TSLC1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囊腺瘤中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9%、45%、7%,但在正常卵巢中未见减少(0%),在卵巢囊腺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癌3个不同阶段TSLC1基因的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其表达减少或缺失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存活率呈显著相关性,是一个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和预测患者存活率的指标,以上研究表明,TSLC1失活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抑制癌细胞的凋亡,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负相关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TSLC1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依次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FIGO分期增高,TSLC1阳性表达率亦降低;低分化者TSLC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TSLC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TSL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TSLC1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钟佳静等)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