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503247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夏侯梨 刘春兰 廖莹琳 周伟红 朱慧娟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丝裂霉素C组40例和缝线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丝裂霉素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缝线组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移动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变化,术后半年滤过泡情况、术后早期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结膜瓣漏、黄斑水肿、眼内炎、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丝裂霉素C组患者正常前房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术中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眼压,合理控制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丝裂霉素C 巩膜瓣可移动缝线

    【基金】江西省新余市科技计划项目(余财教[2012]59号)

    【分类号】R779.6

    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青光眼发病率较高[1]。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异常增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视野部分或全部损害,最终导致视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2.2 3组患者术后半年滤过泡情况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