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4期
编号:13164268
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蔡希强 董伟杰
第1页

    参见附件。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B组为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4。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近年来发病呈现升高的趋势,该疾病多继发于肺结核,部分患者可无肺结核症状,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传播可至全身,传播至脊椎引起脊椎感染,脊椎血运多为终末支,椎体间为无血液循环的间盘,故脊柱结核以中心型、边缘型多见[4-5]。发病一般表现为慢性发展过程,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血沉快等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严重者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需要积极治疗。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本院开展了较多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合理选择病例行此术式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术方式[6-8]。较早的脊柱结核手术仅进行病灶清除植骨操作,而现在增加使用内固定能为病灶清除后的脊柱提供坚强的生物力学支持,能更好地矫正脊柱畸形,防止畸形进一步发展。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有前路和后路手术两种,不管采用哪种手术入路,目的都是为了清除结核病灶,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稳定性。前路手术清除病灶更为直接,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9-10]。后路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更好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加强植骨融合获得即刻稳定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