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228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不同时期康复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赵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不同时期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本院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使用本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一般护理、住院期间康复训练和出院后康复训练等;对照组3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普通健康教育等。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出院时VAS评分、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的护理康复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 膝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44-02

    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是改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的根本解决方法,而术后康复是确保手术效果、实现术后良好功能的保证。术后功能锻炼的意义在于恢复与重建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利于进行肢体平衡的调节,重建平衡感[1]。本研究主要从护理干预的角度探讨康复训练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骨科实施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6例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29.8±3.5)岁;左膝13例,右膝2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者13例;致伤原因:车祸23例,运动1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30.1±3.6)岁;左膝12例,右膝2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者14例;致伤原因:车祸24例,运动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和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普通健康教育等;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方法,如:一般护理、住院期间康复训练和出院后康复训练等,具体如下:

    1.2.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肢使用弹力绷带进行捆扎,并使用膝关节伸直位支架进行固定,将患肢适当抬高约15°~20°,并在膝后腘窝处垫置软枕,术后当日进行适当的冰敷,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但要注意冰敷须在麻醉恢复后,患肢感觉灵敏的前提下进行,以防冻伤,注意伤口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和引流液体的颜色,避免淤血的积聚和及时发现术后活动性出血。引流管在术后48 h内拔除,给予踝泵运动,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注意观察患肢末端感觉和血运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2]。

    1.2.2 住院期间康复训练 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后6 h,且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进行适当的功能康复性锻炼,如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但此时要注意保持膝关节的制动,主要的方法是将右手置于患肢大腿前方,通过大腿肌肉的自主伸缩,达到绷紧股四头肌的目的,同时可见髌骨随着股四头肌的绷紧出现上下移动,每次坚持运动50下,每日进行4次,直至术后3 d,之后可以行直腿抬高锻炼,首先通过腓肠肌的收缩,使足跖背和跖屈,但要保证胫骨的位置恒定,以免出现移植肌腱的牵拉,此运动每次坚持运动50下,每日进行8~10次。术后4~6周则可进行主动的屈伸膝关节的活动,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冒进,活动度应由小到大,从患肢自然垂于床边伸直运动开始,在每次锻炼完成后均可对患肢进行冷敷或冰敷处理。

    1.2.3 出院后康复训练 本研究将此期的时间定义为术后6周至半年,首先从术后6周开始,直至术后3月,都需要将膝关节进行支具的固定,其固定范围保持在0°~45°为宜,3个月后可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其活动范围控制在0°~120°之间,且活动是要注意使用力度的适当,配合单腿提足跟训练、蹲起训练、平衡训练、下肢关节训练器抗阻训练等[3]。术后半年时可将支具解除,根据患者耐受能力,行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更高强度运动,注意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1.3 临床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干预后患者出院时VAS评分、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满意率为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χ2=8.895,P = 0.003),见表2。

    3 讨论

    术后康复锻炼是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重要的一环,目的是让患者通过功能锻炼恢复到损伤前的运动水平,即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关节稳定性,正确、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4-5]。而早期的被动关节活动主要能达到增加关节弹性和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和术后功能障碍的作用,其中膝关节功能恢复是要求伸直达到0°,步行平路屈膝60°;上楼梯屈膝90°,下楼梯105°,蹲厕135°[6],本研究总结观察组患者中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和所处治疗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护理,发现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本组研究笔者认为: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的护理康复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小兰.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47-49.

    [2] 王卫青,初冬,胡婷婷. 飞行人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