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170
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殷明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霜)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霉菌性外耳道炎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31-02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临床的常见病,病因是多方面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外耳道冲洗不规范、乱挖耳等使局部皮脂分泌过少或皮脂去除过多,使皮肤失去保护[1],以致外耳道皮肤的抵抗力降低,真菌或细菌的生长缺少抑制,诱发霉菌性外耳道炎,另外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也是造成霉菌性外耳道炎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本研究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布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36.5±13.5)岁;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霜)治疗,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8~49岁,平均(35.5±1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炎症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或单侧耳内奇痒、耳闷、溢液及轻度听力下降,其中11例患者伴有头痛和耳痛;查体显示外耳道有绒毛状附着物,部分附着于鼓膜表面,颜色可为黑色、浅黄色、灰褐色、黄色等,7例患者外耳道壁皲裂、结痂,痂皮表面均附有菌丝,所有患者均取外耳道皮屑或分泌物涂片培养确诊为霉菌性外耳道炎。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33例患者先于耳内镜下对外耳道进行清理,用0.9%NaCl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对外耳道进行清洗,清洗后先用滴耳剂滴耳,然后用派瑞松药膏行外耳道布药,1次/d;1周为1疗程,根据患者情况治疗2~3疗程,其中6例症状较重的患者先用碘仿纱条填塞,待感染控制后再派瑞松药膏行外耳道布药。

    1.3.2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33例患者处理方法同观察组,滴耳剂滴耳后,用达克宁霜行外耳道布药,1次/d;疗程同观察组。

    1.4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自觉耳痛、耳痒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显示耳内无流脓、皮损现象,耳道皮肤、鼓膜恢复正常,涂片真菌培养检查阴性;显效:患者自觉耳痛、耳痒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查体显示耳内流脓基本消失,涂片真菌培养检查阴性;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耳内流脓,涂片真菌培养检查阳性。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3讨论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生是由于外耳道局部皮脂分泌减少或人为清洁不当、不良的挖耳习惯等使用局部环境发生改变,出现了易于真菌生长的条件[3],再加之外耳道温暖潮湿、幽深狭窄,是真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在挖耳时,一旦外耳道壁被擦伤后血液或液体渗出为真菌的快速生长繁殖提供了培养液,而真菌菌丝及孢子的快速生长和繁殖会加重外耳道及鼓膜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炎症日益严重,霉菌性外耳道炎可引起耳痒、头痛等严重不适,还会导致听力下降[4],严重者还可致鼓膜穿孔。从真菌涂片检查结果显示,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真菌为曲霉菌,还有毛霉菌、根霉菌、青霉菌等。对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以局部给药治疗为主,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可以快速杀灭真菌。

    耳内镜下对外耳道进行清洗,可去除外耳道真菌与菌丝,对外耳道堆积的干痂进行清除,避免了真菌与菌丝在干痂下继续生长和干痂下的真菌残留。在外耳道清洗后给予派瑞松外耳道布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派瑞松是广谱抗真菌药物与中效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内含1%的硝酸益康唑与0.1%的曲安奈德,硝酸益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物,曲安奈德是中效糖皮质激素,两种药物联合,主要作用是抗真菌与抗革兰阳性菌,而且具有抗过敏、抗渗出、止痒等功效。本文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霉菌性外耳道炎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抗真菌药物。

    综上所述,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诊断较容易,采用局部清洗后耳内布药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用量少,全身吸收少,既减少了全身给药的不良反应,又保抑制了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见效快,是患者乐意接受的有效治疗方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