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61563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王宝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104例月经不调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 结果 治疗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 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月经不调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月经不调;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71.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23-02

    月经不调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青壮年时期的妇科的疾病,出现该类症状的患者大多由于肾气严重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药物刺激、房劳多产、睡眠不适等原因,导致机体的血运出现不畅,正常内分泌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最终成病,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目前仍没有全面掌握[1]。本次研究选取104例患有月经不调的患者,对应用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月经不调患者104例,采用数学随机抽样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其中,已婚患者31例,未婚患者21例;年龄19~41岁,平均29.4岁;月经不调症状出现时间4个月~9年,平均1.7年。治疗组52例,其中,已婚患者31例,未婚患者21例;年龄20~43岁,平均29.1岁;月经不调症状出现时间5个月~8年,平均1.9年。两组年龄、婚姻状况、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及克罗米芬促排卵法等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2]。

    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验调经汤进行治疗,基本方剂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熟地黄、肉苁蓉、吴茱萸、大腹皮、黄芩、紫荆皮、甘草、生姜、大枣。月经周期提前且经量较多,并伴有头痛症状的患者,重用川芎、白芍;月经周期提前且经量较多,并伴有乳房胀痛的患者,加用柴胡、川楝子;月经周期提前且经量较多,并伴有腰腹疼痛的患者,加用益母草、延胡索、杜仲、续断;月经提前且经量较少,并伴有头痛的患者,重用川芎,并加用赤芍;月经提前且经量较少,并伴有乳房胀痛的患者,加用路路通、王不留行;月经提前且经量较少,并伴有腰腹疼痛的患者,加用泽兰叶、枸杞子;月经周期延后且经量较多,伴有头痛症状的患者,重用川芎、吴茱萸;月经周期延后且经量较多,伴有乳房胀痛的患者,加用柴胡、川楝子;月经周期延后且经量较多,伴有腰腹疼痛症状的患者,加用杜仲、续断、益母草、三七;月经周期延后且经量较少,伴有头痛症状的患者,重用川芎、吴茱萸;月经周期延后且经量较少,伴有乳房胀痛的患者,加用香附、王不留行;月经周期延后且经量较少,伴有腰腹疼痛症状的患者,加用肉桂、附子、黄芩、桃仁[3]。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对两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治疗效果、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进行对比。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停药3个月后月经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状态,其他临床症状也已消失;显效:治疗结束后月经周期恢复到(28±7) d水平,月经量的减少程度达到1/3或少于量达到100 mL,经期缩短时间达到7 d,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停药3个月后症状没有复发;有效:治疗结束后月经周期、经量的改善程度明显,其他临床症状有一定减轻;无效:月经不调症状表现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改善[4]。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两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导致月经不调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肾气不足,冲任亏虚;气滞血瘀,肝郁血热,痰湿寒凝为该病之标[5]。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经验调经汤具有大补气血、养血调经的功效。香附是中医临床中用于调妇人血气的要药;肉苁蓉味甘、咸,性温,主要具有峻补精血、温补肾阳的治疗功效;吴茱萸味辛,性热,主要具有散寒止疼、降逆止呕的治疗功效;紫荆皮主要具有活血行气、消肿解毒的功效;大腹皮可以达到下气宽中、利水消肿的临床治疗效果;黄芩主要具有清热泻火止血的作用;甘草和大枣可以达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效果[6]。全方中诸药相配,可以达到寒温并用、补泻同施的治疗效果,使气血调和,故可对月经不调症状进行有效治疗[7-8]。然古方虽好,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也不应死板硬套古人之方,必须根据就诊患者的实际病情随证进行加减,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方无定方,只有对古方进行灵活变通的应用,才能使该方真正发挥作用,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最终目的[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经验调经汤随证加减方案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郭仁真. 江海身教授脏腑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经验[J]. 河北中医,2008,27(14):244-245.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38-239.

    [3]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186-187.

    [4] 孙丽岩. 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36例临床分析[J]. 山东医药,2011,55(33):59-61.

    [5] 周奇志,胡杏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