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61544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张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缬沙坦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6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实验组服用缬沙坦,治疗1年后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1年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间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患者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缬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影响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85-02

    近年来,随着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表明心室重构与心室肥厚是独立于高血压之外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1]。本院于2006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36例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患者,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影响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06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指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符合心室肥厚的诊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4.2±3.6)岁;实验组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3.9±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开始治疗之前,停用所有降压药2周,并给予安慰剂。治疗开始后,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立诺(生产厂家:合肥立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20040773),于每日早晨7:00顿服,剂量6.5 mg/d,疗程1年。

    1.2.2 实验组 在开始治疗之前,停用所有降压药2周,并给予安慰剂。治疗开始后,给予缬沙坦代文(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20040217),于每日早晨7:00顿服,剂量80 mg×7粒/d,疗程1年。

    1.3 评价标准

    于患者服药期间,每周测量1次血压并记录在案,于治疗1年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其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0.05,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开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间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据统计,合并有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的概率较无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大大增加,约为8倍[2]。因此防止及逆转左心室的肥厚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评价一种降压药疗效的关键性指标[3]。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不仅与高血压本身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息息相关,且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所支配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因为RAS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是RAS的主要效应物质,不仅能够收缩血管起到升压的效果,还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使其大量增生,并激发胶原纤维增多,最终造成左心室的肥厚。非洛地平与缬沙坦均能够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作为血管紧张素AT1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有效抑制在心肌细胞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RAS,减少经典与非经典RAS途径所产生的血管紧张素,拮抗了血管紧张素的促生长作用,且能够使AT2受体的数量代偿性增高[5],使其更多地发挥有益的作用,对血管及心肌细胞的重塑起到了抑制的作用[6]。

    本次研究中,治疗1年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间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缬沙坦能够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基础上,预防及逆转左心室的肥厚,有效地保护了左心功能,其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金福,陈山,张黎美.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0,16(18):70-71.

    [2] 李红心,刘艳辉.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3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