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3期
编号:12338380
共同参与,在广泛交流中规范发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3期
     介绍完该院心血管内科的技术优势后,刘斌教授归纳说:“尽管我们科室在上述七个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学术是无止境的,我们在精益求精的同时,一直不敢有丝毫松懈。我们一直瞄准本领域的学术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拓展着学术视野。”

    绿色通道,分秒必争

    在采访中,刘斌教授就心血管急症方面的救治措施,着重围绕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工作,还介绍了该院的“绿色通道”建设情况。

    刘斌教授介绍说:“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巨大杀手。其病情往往进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可以达到30%左右。在临床上,医生们针对急性心梗,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对于急性心梗的治疗关键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的心肌。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我院特别开通了急性心肌梗塞的‘绿色通道’。”

, 百拇医药     针对这一举措,刘斌教授认为:“我们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能够快捷、高效地抢救病人!‘绿色通道’开通后,经120急救人员确诊或其他医院诊断为急性心梗的患者,只需拨打我院‘绿色通道’专线电话,告知到达医院的时间,我们心血管内科、急救科的医护人员就闻声而动,立即开始提前准备救治工作。等患者抵达后,我们会马上直接开展抢救。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收入病房。”

    刘斌教授说:“我们医院值守‘绿色通道’的医务人员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全天候’地应诊,患者一旦确诊为心肌梗死,可直接就诊于急诊大厅或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展开救治,尽最大的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该科室未来的发展,刘斌教授继续介绍说:“我们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建设目标,就是高水平全方位地发展,使其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吉林省最大的心血管内科诊疗基地。我们将保证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达省内领先水平,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脏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我科正着力建立一个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区域辐射作用、信息化的集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心血管重点专科,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国内知名的心血管诊疗中心、教学培训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研攻坚中心及健康教育中心……”
, 百拇医药
    聚焦热点,交流发展

    采访进行到“下半场”,刘斌教授终于谈及了该科室的“重头戏”——学术交流。他说:“我们科室在力求全面发展的同时,更为注重的是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因此,我们才开展并承担了那么多的学术会议。我们不但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专业学术交流,以利本科室和其他同道的共同进步;同时,我们科内的专家还多次应邀在国内多个省市区及国外做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并于2009年,作为吉林省首次且唯一的一家医院成功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面向全国进行手术直播,并获得广泛赞誉;之后我科再次被东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邀请作为会议仅有的3家手术演示医院之一,为大会进行手术直播,得到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还有多名国内、国际专家来我院进行介入技术及学术的交流……”

    谈及当时正在举办的“吉林省第三届介入沙龙会议”,身为大会主席的刘斌教授详细介绍说:“这个介入沙龙会议,已经举办了两届了。本次会议在总结前几届介入沙龙会议经验基础上,继续秉承独到的会议定位与特色。这次介入沙龙会议宗旨是‘共同参与、广泛交流、规范发展’!”
, 百拇医药
    刘斌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吉林省第三届介入沙龙会议是由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吉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及吉林冠心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共同主办,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这届会议主要有三个版块构成:一是介入基础培训;二是疑难病例手术治疗策略及经验教训学术探讨和交流;三是最新进展、热点问题交流与讨论。会议邀请了多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做精彩报告及病例点评,这样可以使与会同道更多地了解心血管最前沿的理论与动态,获得更多的临床技能与经验。

    提及这届沙龙会议的学术亮点,刘斌教授首先谈到了国家考试中心中心王钢主任在会上介绍的关于“中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问题。对于医师的考试体系,目前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考试中心成立了我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专家委员会,研究拟订准入资质,即哪些人有资格被准入,以及准入、认证过程。经过“3+2+1”这6年的培训后再参加全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未来的心血管内科医师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才能成为真正的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也使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与准入有了基础。
, 百拇医药
    此外,由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正在世界范围内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卫生部门都在加大对于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和器械。因此,在本届沙龙会议上,来自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李淑梅教授就心力衰竭治疗上的新进展做出了概述。含a/K-ATPase抑制剂-istaroxime、钙增敏剂-左西孟旦、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窦房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松弛素、重组人纽兰格林和曲美他嗪等药物的最新治疗进展,同时也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脏收缩力调节及CRRT等目前心衰非药物治疗研究较活跃的治疗方法也有新的补充。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于波教授,为本次介入沙龙会议带来了关于“在应用O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和干预进展”的解读。于波教授认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斑块破裂,或伴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主要为纤维帽结构破裂,完整性被破坏,脂质核心成份暴露于血液之中,且具有较高的致血栓性,引起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并引发血栓形成。病理学证据表明具较薄纤维帽、较大的脂质核心和富含巨噬细胞、新生血管的斑块更容易发生破裂,称此类斑块为易损斑块,即容易发展成罪犯病变和导致血栓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斑块破裂是ACS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识别易损斑块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OCT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内检测手段,具有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在识别易损斑块、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ACS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理解ACS的发生机制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 百拇医药(凌寒)
上一页1 2 3下一页